中新网上海12月6日电 (蒋睿彤 许婧)记者6日从上海海事大学获悉,我国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“中山1号”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试航成功。
据了解,“中山1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,由上海海事大学王忠诚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,广东致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改造。
本次试航全面验证了纯甲醇动力增程、纯电池、甲醇动力增程与电池组共同驱动下的电推技术已具备成熟应用,可推向市场,试验结果表明,所有验证项目全部达到设计指标,试航取得圆满成功。
甲醇增程动力“中山1号”试航现场。上海海事大学供图
“中山1号”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。该船船长10.6米、宽2.7米、船艏吃水0.25米、舯0.35米、船尾0.45米,排水量4.5吨,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运行模式及同步补能续航,全航程采用增程模式推进。
数据显示,航行全程实现“零碳排放、超低污染”,标志着该技术在纯甲醇增程动力的续航能力、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融合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
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“船舶绿色动力及节能减碳技术研究”团队,在王忠诚教授的带领下,致力于船舶低碳/零碳燃料动力、废气温差发电及脱碳技术的前沿研究。团队成功开发甲醇燃料动力示范船,并建立了船舶废气温差发电实验平台,为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和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王忠诚教授表示:“此次携手国内企业研发的船用甲醇增程动力系统在‘中山1号’船舶上成功试航,实现了全程零碳排放与超低污染。上海海事大学具有该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,续航力强,集成了多种先进特性,将对推动船舶行业实现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目标贡献重要力量。”
当前,国家在大力发展包括甲醇为燃料的新兴产业,特别是航运行业,同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,甲醇增程动力船“中山1号”的试航成功,对于推动内河、沿海旧船舶更新改造,加快新一代绿色智能船舶研制,具有极强的示范和推动作用。
下一步,上海海事大学将联合河北华北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、广西盛博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,积极推动甲醇应用产业链全面发展,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,构建以高效、循环、低碳、高质量为特征的现代绿色航运生态体系,全力护航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,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。(完)
中新社郑州12月6日电 (记者 韩章云)由中国科学技术部与河南省政府主办的2023世界5G大会6日在郑州开幕。来自全球5G领域的科学家、企业家、国际组织负责人等齐聚中原,展开对话交流,助力5G产业合作和资源整合。
世界5G大会始于2019年,已在中国连续举办四届。今年的大会系首次来到河南,以“5G变革 共绘未来”为主题,设置了主论坛和12个分论坛、展示展览、5G融合应用揭榜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以展示5G领域先进技术和应用成果,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和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桥梁纽带。
今年是中国5G商用的第五年,5G正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升级,当前正是5G规模化应用发展关键期和新一轮技术创新期。
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陈家昌提到,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技术领先的5G网络。他表示,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,更需要在5G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加大推广力度,加速推进全球数字化进程,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、持续的动力。
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洪曜庄在视频致辞中称,随着5G应用的步伐加快,效益正遍及整体经济,预计到2030年,5G将为全球GDP增加近1万亿美元,其中近一半来自服务业及各应用领域,如金融、教育和健康。“事实上,随着5G的发展,它将带来无限的潜力影响各商业领域,并推动新技术帮助解决全球最具挑战性的问题。”
当日,大会还发布了5G十大应用案例。同步开放的展示展览,展出不少5G前沿技术、创新产品及典型场景,吸引大批民众及业者观展。(完) 【编辑:王祎】